我跟玲(3y9m)、果果(3y5m)正圍著看一窩小雞,小雪(4y6m)跑來的身邊向她大喊:「把鞋子還給我!」
我:「你們剛剛有交換鞋子穿哦?」小雪:「嗯!」又再大聲向說了一次「把鞋子還給我!」沒有想要脫鞋子的意思,抿著嘴,怔怔的看著小雪
她們兩個一向有交換鞋子的習慣,但這次小雪很不高興的想討回,是因為剛才兩人發生過爭執,事後小雪想到鞋子,不想給穿,就很生氣的跑來要鞋子。
這時一旁的果果小雪說:「ㄟ,你可以不要這麼大聲嗎?」我順勢幫忙解釋:「你小聲一點說的話可能會比較願意還給你。」
小雪這次就比較溫柔的問:「你可以把鞋子還給我嗎?」然後馬上就脫掉鞋子還小雪

昨天在另一個共學的場合也發生了孩子類似的狀況,不過主角不是共學團的媽寶,大人處理的方式也完全不同。

我和阿果聽到遠處傳來小孩的哭聲,阿果很好奇的拉我循著哭聲過去,想知道發生什麼事。到了現場,是一個約四歲的小男孩A在哭,媽媽拉著他,對面是另一對母子,那個小男孩B的懷裡抱著一個玩具。A哭著叫B把玩具還給他,B不肯,B的媽媽在B身邊保護著孩子,A的媽媽拉著A不讓他過去搶玩具。沒多久,A趁媽媽沒注意,衝上前打了B,不過立刻被媽媽抓回去,很生氣的斥責:「你怎麼可以打人?不是跟你說過不可以打人嗎?」媽媽很用力的一直捏著A的手臂,A哭的更大聲了:「那是我的玩具!」媽媽:「我剛已經說好要借他了!」接下來媽媽就把小孩抱走,又繼續責備了什麼我已聽不清楚,我記得的是,望著男孩A很傷心無助的在哭,不知道怎麼幫他和媽媽.....

兩個場合的差別在於,共學團的大人知道不要過度介入孩子的衝突,要讓孩子可以練習處理人際問題,大人的角色只是提供適當的協助,而不是指導小孩該怎麼做。而過度的介入,甚至想使用暴力來以暴治暴,不僅剝奪孩子自主學習的機會,更加深了孩子心裡的傷。

DSC06171 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蝸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